我爱我家
  • 新闻
  • 视频
  • 图书
  • 专题
您当前页面:首页 - 博客

我爱我家

2014年02月14日 15:10 作者:
 

我爱我家


yl


小时候,童话故事里的爱情故事总是以一句话结尾:“他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。”在我的脑海中,家就是爱情的港湾,家庭生活充满快乐。但我又有一点迷茫:现实生活中,家是个严肃的地方。因为我的父亲是军人,母亲是小学老师,所以从小在家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字:规矩。吃饭、睡觉、读书、行为举止,必须严格按规矩做。读大学之前我从没有接过一个私人电话,没有和同学一起出去玩(除了学校安排的)。父亲脾气比较暴躁,母亲很温柔,对父亲几乎百依百顺。所以,家中女主人的形象深深扎根在我心中。后来,我成了家,我几乎没有认真的想过自己的家该怎样,怎么做一个妻子和母亲?怎么经营家庭?我只知道,必须得成个家,结婚生子是必须的。因为领证没多久,我和丈夫开始两地分居,总共三年,觉得和谈恋爱时没啥区别。随着孩子的出生,我强烈的感觉到家是多么重要,三个人的小家需要我付出努力。孩子一天天长大,我越来越发现,自己在这方面的多么的欠缺和无知,正是因为我的不足,所以影响孩子快乐的成长。参加了训练营后,我开始了解夫妻关系的重要性,对经营家庭开始有信心。跟踪了5周后,我的家庭发生了不小的变化,爱人变化很大:开始不抱怨我的一些缺点,主动承担很多家务,我感觉他越来越心疼我了。孩子也变得比以往积极阳光,也愿意和妈妈分享一些快乐的事。所以,我非常感恩参加了训练营,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伙伴。尤其是每次沟通,李老师的话每一句都说到我的心里,她似乎能触摸到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。现在,我最想做的也就是这几个字,怎么去爱这个家。


我觉得近期要做的是以下几件事:


1、悦纳过去的一切,放下才能承担。有次我和爱人在聊孩子不愿说出内心的想法。他说了一句:“像你的,内心世界如此丰富。”他觉得他看不懂我。因为我不愿意说内心的真实想法,也不知怎么说,所以,很多想法都闷在心里。从现在开始,时刻提醒自己,过去的一切都是不可改变的。现在最重要的是,过好今后的每一天,不要背着过去的包袱惩罚自己、爱人和孩子。我想从今天开始,每晚睡觉前,问自己一句话:“今天,你对爱人、孩子说的话,做的事是否像一个扎着蝴蝶结的银色盒子?”如果连续一个星期都做到,给自己一个奖励,比如买件衣服或自己喜欢的东西。如果过去的事影响情绪,那就鼓励自己,今天的事很快过去,明天要开开心心的过。


2、开始考虑生意和家庭的平衡。为此我考虑了很久,也和爱人交流过这件事。爱人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:“要么生意上快速拿到结果,要么投资在孩子身上。”我不想放弃生意,因为我们的生活多一份收入也挺好的。但我应该把握主次:目前业余时间大部分留给孩子。因为明年他就上小学了,他在生活上还不够独立,我想慢慢培养他自理能力,还有,为上小学作好准备。每个月做个计划,哪些时间用在生意上?然后在日历上划出来,让爱人和孩子都清楚。


3、更多的理解和关心爱人。说实话,有了孩子之后,我确实疏忽爱人,没有真正的关心他理解他。他是一家公司的老总,是家中的长子,肩挑重担。回家后经常一言不发,看看电视上上网,以前我总是对他提要求,要他陪我聊天、出门逛逛,最好再做家务。现在想想他已经很累了,家是他休息的港湾,我应该让他放松而不是要求。


4、及时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。比如以往我对爱人有些做法不认可就闷在心里,现在开始,要及时表达。比如前天晚上孩子发高热而且拉肚子,我一宿没睡,快天亮时孩子还在拉肚子,爱人说:“你赶快去医院买药。”我说:“老公,我不想让你辛苦,所以整晚没让你照顾孩子。你现在让我去医院买药,我觉得你心疼孩子不心疼我。”爱人没有说一句话,我明白这是他明白并认可我的方式。说完后,我特别的轻松,因为我勇敢的表达了,他也接受了。要是换成以前,要么我生闷气,要么两人有口角。


5、不把情绪带给孩子。要想孩子成为“阳光男孩”,我首先得成为“阳光母亲”。当我有情绪时,对孩子说话前先数123或者对孩子说:“妈妈今天心情不好,想休息一会儿。”或者“妈妈今天很累,不想说话。”


我明白经营家庭就像教育,是农业不是工业,需要耐心和信心。我相信只要盯着自己,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修为,一定能收获幸福的家庭。

我来说两句

还能输入150个字 发表

最新评论



客服电话

4000-650-119

修远全国免费电话
邮箱:xiuyuansj@163.com

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修远家庭教育资讯

加入我们 | 专题地图 |网站地图| 新闻动态
经营许可证编号:京ICP备17005250 | 京ICP证17005250号 |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47号
Copyright 2011-2012 Neworiental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 © 2017-2020   修远教育 版权所有
返回顶部